蛋白质测定的依据(蛋白质测定的基本原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蛋白质测定的依据,以及蛋白质测定的基本原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蛋白质分子中存在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使蛋白质对280nm的光波具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作定量测定。
2、间接测定法:蛋白质与某些酸性或碱性色素分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沉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结合的色素,以每克样品结合色素的量来表示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3、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微量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考马斯亮兰法、紫外吸收法等。
蛋白质的检测原理是什么?
1、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基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与食品中氮含量的比例关系换算的。如乳中蛋白质与氮含量的比值为38,大豆中蛋白质与氮含量的比值为71,普通食品中蛋白质与氮含量的比值为25。
2、比色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染色剂反应生成复合物,进而通过比色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例如,布拉德福酸染色法Bradfordmethod和比二巴氏法BicinchoninicAcidmethod都是常用的比色法。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
简述几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间接测定法:蛋白质与某些酸性或碱性色素分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沉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结合的色素,以每克样品结合色素的量来表示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蛋白质分子中存在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使蛋白质对280nm的光波具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作定量测定。
鉴别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如下: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3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蛋白质测定的依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蛋白质测定的基本原理、蛋白质测定的依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